试题.net
试题要求: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请列出数学“统计与概率”时涉及到的三种统计图,并分析三种统计图的联系和区别。

(2)若指导高年级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并简要说明设计意图。

试题解析:
答案:

(1)①涉及以下三种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总体和部分的关系,即用圆表示总体,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面积的大小表示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扇形统计图。它是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圆内的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比的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是用一定单位长度的长方形表示一定的数量,并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条形图,然后把这些图形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反映数据之间关系的图形。条形的宽度相同,长度不同,通过条形的长短来体现各组数据多少及各组数据间的差别。

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增减变化。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②这三种统计图有以下区别与联系:

区别是扇形统计图能直观地反映每组数据占总数的百分比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反映出每组中数据的多少及数据之间的差别;折线统计图易于显示数据变化趋势,可以直观地反映这种变化以及各组之间的差别。联系是它们都能形象具体、简明生动、通俗易懂、一目了然地表现所统计数字的大小和变动。

(2)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际问题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习,并了解收集数据的方法和步骤;在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学会相互交流、相互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感受收集和利用数据的趣味性;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乐趣。

(3)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如下:

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分别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回顾小结,反思提升;作业布置。

环节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利用多媒体出示小丽一家三口一天的各类食物的摄入量表格,让学生来填表,算出各类食物摄入量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并鼓励学生将数据绘制成以往学过的统计图。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主要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来分析和整理数学信息,通过导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初步埋下了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伏笔。

环节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投影出示学生做出来的条形统计图,提问学生是否恰当合适。此时运用多媒体出示根据上面数据绘制的扇形统计图,告知学生这是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读图交流,小组交流:你能从图上得到什么信息?接下来,PPT继续展示“说一说”里面的几幅扇形统计图,并找学生依次回答得到的信息,进而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归纳概括出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意义。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学生的旧知迁移到新知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让学生自行制作条形统计图,从而发现旧知与情境的矛盾点与局限性,继而顺势展示扇形统计图。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以及师生共同的总结,得到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意义,更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环节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学生在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后,出示“试一试”中的问题,并且利用同桌互问互答的方式增强趣味性与知识参与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使学生会利用扇形统计图的知识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用同桌互问互答的方式提高了学习效率。

环节四:回顾小结,反思提升

教师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学会了什么,并在课下收集生活中的扇形统计图。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力争使学生不仅会学数学,也会用数学,体会数学知识中蕴含的人文性。

环节五: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作业:课后习题2、3题以及课后自行研究扇形统计图的画法。设计意图:不仅在课上学,课下也要将知识延展下去。

解析:

同上。

考点: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