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net
试题要求:

材料:

       在开展“烧烤店”游戏前,大一班的李老师加班加点为幼儿准备了烧烤架、烧烤夹,以及各种逼真的“鱼丸”“香肠”“土豆片”等食材;大二班王老师没有直接投放材料,而是与幼儿商量,支持他们自己去寻找,搜集所需材料。幼儿园游戏情景分别见图1(大一班)和图2(大二班)。

(1)哪位教师的做法更恰当?(4分)

(2)请分别对两位老师的做法进行评析。(16分)

试题解析:
答案:

(1)上述材料中大二班王老师的做法更为恰当,理由如下:

材料中“烧烤店”的游戏属角色游戏,大班幼儿喜欢与同伴一起游戏,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动选择并有计划的游戏。材料中,大一班的李老师虽然用心准备了游戏材料,但是没有考虑到幼儿的自主性,限制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因此是不恰当的。大二班的王老师没有直接投放材料,而是与幼儿商量,支持幼儿主动寻找和搜寻材料,符合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因此王老师的做法是恰当的。

(2)李老师的做法忽视了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年龄特征,不利于幼儿的成长和进步。

首先,游戏的本质属性是自主性,教师应当允许幼儿在活动区中主动、自由地活动,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自主地搜寻材料。材料中,李老师的做法违背了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活动的自主性特点。

其次,角色游戏带有假想性,是虚构和现实的统一,具体表现为以人代人,以物代物。李老师所提供的各种逼真的食材不利于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最后,大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水平处于合作游戏阶段,他们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分配角色,共同为游戏的开展做好前期准备。材料中,李老师虽然加班加点地为幼儿准备,表面上付出了很多体力和脑力劳动,但从效果上来看,不利于幼儿独立性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总之,李老师的做法不值得我们学习。

王老师的做法尊重了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年龄特征,值得提倡。

首先,大班幼儿游戏经验丰富,能够自主地、有计划地开展游戏。材料中,王老师没有直接投放材料,而是与幼儿商量,让他自己去搜寻材料,让幼儿成为了游戏的主人,培养了幼儿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其次,王老师扮演了一个观察者的角色,给幼儿必要的条件和机会,通过语言指导的方式与幼儿商量,为游戏活动的顺利开展给予了适当的引导。

再次,王老师的做法激发幼儿的兴趣,促进了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搜寻,培养了幼儿的创造性。材料中,王老师让幼儿自己寻找游戏材料,能够让幼儿大胆地结合生活经验开展想象。

最后,王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活动区材料投放的启发性、探索性、可操作性的要求。材料中,幼儿自己动手搜集了树叶、签子等材料,既来源于生活,又属于低结构化材料,可以自主地进行制作。

总之,王老师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解析:

同上。

考点:学前教育原理,幼儿游戏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