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net
试题要求:

材料:

       王老师出示问题:每棵树苗16元,张叔叔要买4棵。经过协商,买3棵送1棵。每棵便宜多少元?学生很快就有了以下两种解法:

       (1)16×3=48(元),48÷4=12(元),16-12=4(元)。

       (2)16×3=48(元),16×4=64(元),64-48=16(元),16÷4=4(元)。

       王老师习惯性地问了一句:“还有不同的解法吗?”

       小杰迟疑地举起了手:“老师,我的方法是16÷4=4(元),但我说不出为什么。”这种解法王老师也没预料到,是否可行呢?是巧合吗?面对这一情况,王老师及时调整了教学思路,组织同学进行探讨。

       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这个16元也表示买4棵一共便宜的,除以4得到的就是每棵便宜的。”有的说“买3棵送1棵,便宜的就是送的这1棵,也就是4棵便宜16元,所以16除以4就是每棵树便宜多少元。”......小杰困惑的表情舒展了,王老师也露出了笑容。

问题:

(1)结合材料,评析王老师解决小杰困惑的教学行为。(10分)

(2)简述教学过程中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的基本要求。(10分)

试题解析:
答案:

(1)王老师解决小杰教学困惑的教学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首先,王老师的做法践行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师观。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材料中,王老师在讲授课程的时候通过引导性的语言,帮助学生思考,在小杰对课堂的问题出现疑惑的时候,能够引导组织学生认真思考和讨论。

其次,王老师的做法践行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材料中,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习惯性的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有其他解题的方法,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考。在小杰出现问题的时候,关注了小杰的情绪情感体验,体现了关注人的教学观。

第三,王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老师习惯性的引导学生是否有其他的解法,而且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分小组思考体现了启发性的教学原则。

第四,王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因材施教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材料中,教师面对小杰提出的问题能够因势利导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使小杰解开困惑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2)开发利用学生资源的基本要求有

第一,合理选择。学生资源是丰富多彩的,但并非都能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所用,教师要认真地加以选择。   

第二,学生自愿。教师在利用学生个体资源时一定要征得学生的同意,因为有的可能涉及到学生的隐私。

第三,利用适度。在学生中存在着大量的有利于教学的资源,教师不可以没有限度地拿到课堂上来。

第四,创设机会。我们已经认识到,无限的教学资源就潜藏在学生的整体构成中,有待教师的开发与激活。

第五,因地制宜。教师在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时,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第六,导有目的。利用好学生资源,必须从教学的需要出发,使每个学生明白自己的学习的目的、需要哪些信息,这样学生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任务中,减少学习的盲目性。

第七,及时调控。教师要善于把学生获得的信息、经验与教学内容进行相互联系,及时作出调控,帮助学生整理与归纳.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第八,社区参与。利用学生资源少不了要家长和社区的密切配合,然而,学生在进行一些调查、采访时还得不到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第九,了解学生。要开发和利用学生资源,就要切实在了解学生上下功夫。

第十,尊重学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一个认识过程,也把教学过程作为一个活动过程,采用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组织学习活动。

解析:

同上。

考点:教育学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