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net
试题要求:

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证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哈佛大学教授本杰明•史华慈(Benjamin I.Schwartz)在二十世纪末指出,开始席卷一切的物质主义潮流将极大冲击人类社会固有的价值现念,造成人类精神世界的空虚。这一论点值得商榷。
首先,按照唯物主义物质决定精神的基本原理,精神是物质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因此,物质丰富只会充实精神世界,物质主义潮流不可能造成人类精神世界的空虚。
其次,后物质主义理论认为:个人基本的物质生活一旦得到满足,就会把注意点转移到非物质方面,物质生活丰裕的人,往往会更注重精神生活,追求社会公平,个人尊严等等。
还有,最近一项对某高校大学生的抽样调查表明,有69%的人认为物质生活丰富可以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有22%的人认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没有什么关系,只有9%的人认为物质生活丰富反而会降低人的精神追求。
总之,物质决定精神,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会促进人类精神世界的发展。担心物质生活的丰富会冲击人类的精神世界,只是杞人忧天罢了。

试题解析:
答案:

【参考范文】

一个值得商榷的论证

上述材料通过调查数据和推理论证,试图推翻哈佛大学教授本杰明•史华慈的观点:物质主义将造成人类精神世界的空虚。论证过程看似有理有据,实则存在不少不严谨之处,分析如下:
首先,文中对“物质”一词的理解前后不统一。唯物主义中的“物质”定义是指客观存在的事实,属于哲学概念,而“物质丰富”中“物质”的含义是指生产生活资料、财富,范畴远小于唯物主义中的“物质”。所以,此处确有概念混淆的嫌疑。
其次,论证中多次出现武断、牵强的论证,例如“物质丰富只会充实精神世界,不可能造成人类精神世界的空虚”、“物质生活一旦得到满足,就会把注意点转移到非物质方面”。推理缺乏依据,没有充分考虑其它可能性,如“物质极端丰富导致人类失去前进动力”、“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有了新的物质目标”等。因此,论证过于片面。
再次,文中在对后物质主义的分析中存在自相矛盾。一方面承认个人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就会把注意点转移到非物质方面,即物质生活能够影响精神层面的非物质生活,一方面又片面的认为这种影响只能使人追求美好,不会造成精神空虚。故论证局部与整体观点的不一致仍然存在。
最后,由对高校大学生的调查说明物质生活能丰富人的精神,在调查样本的选取上存在以偏概全的嫌疑。大学生在年龄、文化、人生经历方面都具有特殊性,相关调查数据难以代表全社会人群真实平均水平。所以,调查结论也未必可信。
综上所述,材料对史华慈教授的反驳还缺乏有力的证据和严密的论证,值得商榷。

解析:

本题论证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中的“物质”与现实世界中的“物质”不是同一概念,论证者有偷换概念之嫌。
(2)“物质丰富只会充实精神世界,物质主义潮流不可能造成人类精神世界的空虚”过于绝对。
(3)“个人基本的物质生活一旦得到满足”未必“就会把注意点转移到非物质方面”,该论证不够充分。
(4)即使后物质主义的理论正确,其也仅仅断定人们注意点会转移,也并不能说明物质主义潮流不会冲击精神世界。
(5)仅仅由对高校大学生的一项调查就说明物质生活丰富能丰富人的精神,高校大学生不能代表整个社会群体,有以偏概全的嫌疑。
其余逻辑问题,只要属于题干论证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且能言之有理,均为正确。

考点:论证有效性分析